


康复治疗中的几个误区
发布时间:
2013-05-29
天气逐渐热起来,很多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锻炼也不再局限于室内,渐渐转向室外。患者们可以一边呼吸着室外的新鲜空气,一边进行锻炼康复,可谓一举两得。但是有很多患者或家属对康复功能锻炼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往往会给患者的功能恢复产生不良的影响。
误区一: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就是康复治疗
长期以来,生病吃药在很多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于是,很多患者家属把患者的康复完全寄希望于药物治疗,不惜重金购买一些价格昂贵的药物,盼望奇迹能够发生。殊不知患者在恢复阶段应该主要依靠康复锻炼帮助功能提高,而这时药物的作用是有限的。康复需要综合的医学干预措施,当然也不排除药物治疗,但只是药物治疗而不进行康复锻炼则是本末倒置的。当然,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长期规范的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误区二:康复就是活动胳膊拉拉腿
康复训练必须在康复治疗师等专业人士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由治疗师按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具体地可以精确到每一块肌肉、每一动作的训练,绝不是随意地活动活动胳膊、拉拉腿。
中风偏瘫患者常伴有感觉障碍和肌肉松弛瘫痪,缺乏自我保护机制。家属希望患者早日恢复运动功能,而任意过度地活动患者偏瘫肢体,极易造成患者软组织损伤,甚至引起关节脱位和骨折。往往这些损伤较轻微,从外表看不到红肿、瘀血等现象,但这些损伤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引起关节内部的慢性炎症和粘连,反而限制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关节活动范围,影响到患者的恢复。
误区三:康复等同于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患者的康复中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但康复并不等同于针灸推拿,康复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康复护理等。我国康复学者认为,康复是综合、协调的应用各种措施,减少病伤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以发挥其身体、解剖的最高潜能,使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康复的关键是让患者必须积极主动参与诊疗过程。
误区四: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没有效果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应尽早,一般在患病后一周左右开始。最佳康复期是在发病后3个月。对3个月以上再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也有一定的效果,关键在于方法正确。国外报告,脑损伤的恢复没有终点,只是恢复进程逐渐减慢。在我国,由于康复医学的发展和医疗费用问题,不少脑卒中偏瘫患者未接受过康复治疗,但是,他们仍有康复潜能,康复治疗还可以改善他们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喜的是,随着我院康复医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减轻了家庭的负担。
(康复医学科 金辉)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