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到黎明
发布时间:
2020-07-17
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
——题记
庚子鼠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武汉人民打响了战疫第一枪。面对疫情,医务工作者就像走向火海的消防员一样,不计较报酬,响应国家号召,逆行至抗击病毒的第一线。
在这当中有位17年前曾经抗击非典的医生,向单位写下了请战书。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女医生张旃副教授写的,请战书中既有战胜疾病的决心,也有柔情的挂念;既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情,也有沉着冷静、科学应对的胆识。信中写到“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都是战场!”这句话包含着信念一定,也以着将面对一场艰难的决斗。个人感觉如果告诉丈夫,会让丈夫为自己担心,还是让自己承担这样的压力为好。她曾经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当年她承担大量SARS病人救治工作,为战胜非典做出了贡献,现在又请战新型肺炎病毒,确实令人佩服,当代的战士。
技术被封锁了,就想到科学家;火灾来了会想到消防员,遇到困难了会想起警察,战争来了会想起军人,疫情来了就想到了医生。消防员来了,火灾就会被扑灭;遇到困难,警察来了,困难就会迎刃而解;国家被侵略了,军人会维护着每一寸土地;现在疫情来了,希望医生来战胜病魔,医护就是当今国家的脊梁,国家的支撑。
在疫情面前,有很多像张旃副教授这样的医生,其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钟南山院士,院士告诫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他自己为防控疫情踏上了去武汉的路,高铁上84岁的老人忍不住身心强烈的疲惫,靠在餐车旁小憩。那一刹那被拍成照片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让我回想起“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的精神和“重症病人到我这里来”的英雄气魄。他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敢当敢为,17年前为抗击非典做出了卓越贡献,现在又为了国家的需要,走向了抗击新型肺炎的第一线,实在令我感动,
除了这些专家医生还有我院奔赴黄冈的胡萌老师,王相海老师。以及我们科室薛鑫老师,为了平邑人民的健康,默默守护在南山隔离点,当薛老师任务完成发来身穿防护服的照片,我由衷的敬佩。这是谁的妻子?又是谁的母亲?又是谁的儿子?他们很普通却不平凡,他们是血肉之躯筑起的却是长城堡垒。还有我院很多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任务多的时候,根本顾不上吃饭,有一次通过监控看到一位小哥闯进忙碌的急诊科,在分诊台护士站放了几个盒子,说了一声这是送给你们的,便匆匆离去。护士打开里面是热心群众送给医务人员的铁板烧。里面小纸条上面写着加油。小小的字,热乎乎的饭,温暖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看到身边的这些楷模,再联系自己,不禁有些惭愧。但是鲁迅说过,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相信我辈青年定能学习老师们的精神,如薪火代代相传,用实际行动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面对疫情,正确认识病毒的破坏性。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配合国家的工作,积极应对出现的问题,服从国家的安排。做好自己的防护工作,减少传播病毒的机会。
约翰肖尔斯说过,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面对疫情,我们众志成城,坚持党的领导。新增感染人数降至为零,治愈人数不断飙升。17年前我们能打败非典,现在亦能战胜新冠。坚持就是胜利,没有持续的黑暗,我们一定会看到黎明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