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舱随笔
发布时间:
2022-08-02
我叫李阳,在我院内分泌科病区工作。7月9日7点多,拎着早餐站在楼下的我接到主任电话:“你被选入方舱,请尽快收拾行装,九点门诊楼前集合出发”。快速回家,准备好行装,8点30分到达门诊楼。楼前已零零碎碎聚集了几个人,那是我的战友们,在交谈过程中,人渐渐集合完全。9点上车出发,朝着目的地前行,阳光透过玻璃照耀在我们脸上,朝着光照的方向。
到达方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标志性的铁皮屋,寂静的环境中夹杂着几声鸟叫,按照语文表述方法,这烘托了我们寂静的心情。接到通知,隔离人员将在上午11点到达。负责人进行了分组,我遇见了将在未来二十多天内朝夕相对、亲密无间的同事们:产科的刘晓莉老师,已经是第二次踏上征程,刚刚隔离完又响应号召,她是我们的主心骨;还有卜令凤姐姐,和我的同龄人孙琦。
战斗要开始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准备,领物资、铺床、开空调、补齐缺少的东西。隔离人员到达后,大多为老人+小孩的组合,不是那么相通的语言,没有智能机的老人带着一个甚至多个孩子,还有一个个穿着防护服、本该享受假期的小学生,祖国的花朵们耷拉着脑袋来到异乡。这一切的一切无疑给我们的工作加大了困难,信息的登记、本地核酸码的注册、核酸的采集、食物的发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终于完成的时候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汗水浸透衣服、顺着脖子往下流的感觉,很热也很冷。
晚8点,舱内工作基本完成,准备出舱,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我为能自由的呼吸感到高兴。好在这一天的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好在万事开头难,之后会慢慢变好的。约晚上12点左右,电话铃声响起,有一名特殊人员需要转移,等待、进舱、转移,又是一轮,结束后休息时间结束,开始新一轮工作。我们开始了循环工作,核酸采集、发放餐食、舱内消杀……这一切结束后才可以睡几个小时不安稳的觉。
终于,7月25日人员隔离解除,看着他们一个个坐上大巴车,脸上洋溢着与来时不同的笑容,我们也一样开心。回首将近二十个日日夜夜,感谢领导们的统筹,感谢一起度过艰难的同伴们,感谢后勤保障的照顾,感谢科里留守的同事们同样辛苦的付出,也感谢自己。
最后想对自己说,也许去年你还是一名学生,但今年你是一名医生,不管是否彷徨害怕,青年一代终将会被推到前沿,承担起我们自己的责任。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