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疑难危重病例--溶栓疗法成功抢救1例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纪实
发布时间:
2015-03-10
近日,神经内科一病区联合ICU成功抢救一例基底动脉闭塞导致“假死”患者,病情稳定,现已康复出院。
患者女性,82岁,冠心病史10年。1月3日晚饭后突然四肢瘫痪、不能言语,很快呼之不应,意识昏迷,于发病1小时入神经内科一病区。查体:血压160/90mmHg,深昏迷,双侧瞳孔散大至边缘,对光反射消失,四肢完全不能活动,腱反射低,双下肢病理征阳性。头颅CT无异常。颅脑MRI发现基底动脉闭塞,双侧小脑、枕叶、丘脑及脑干全部梗死。在检查磁共振时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停止,紧急给予心肺复苏并立即转入ICU,田凤美主任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并呼吸机辅助呼吸。参加抢救的护士小岳在IGU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抢救经验,面对这样一位处于濒临死亡状态的高龄患者,一边熟练地调整呼吸机参数,一边轻轻地摇了摇额头的细汗,焦急的问:“主任,还有希望吗?需要甘露醇吗?……”
基底动脉闭塞属于神经科少见疾病,临床表现急骤,病情凶险,传统治疗效果非常不好。若采取传统方法,如降纤治疗、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通常难以及时使基底动脉的血管再通,病死率高达80%~90%。侥幸存活者遗留严重后遗症,预后极差,因此,只有使闭塞基底动脉的血管尽快再通恢复供血,才有挽救病人生命的希望。溶栓,溶栓,还是溶栓!做?不做?效果?风险?医患矛盾?
生死攸关的时刻,神经内科一病区、ICU和影像科的医生们紧急多学科会诊,争分夺秒地与家属进行详细地沟通,再经过拉锯似的反复交待病情危险性、风险性和获益性,明智懂理的患者家属最终选择了溶栓治疗。
时间就是大脑,立即行动,溶栓药物很快进入患者体内。40分钟后,突然小岳大声喊:“主任,5床病人手动了!不,抬头了!…啊!病人…坐起来了……”溶栓成功了,病人得救了。没有欢呼,只有激动,没有拥抱,只有泪水……溶栓,是医学创造了奇迹,让老人再次看到了生命的曙光。
“是医生及时准确把握了病情发展,没有耽误有效的治疗时间,县医院有这样德技双馨的好大夫,老百姓放心啊!”患者小儿子激动地紧紧着握着医护人员的手。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