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液检查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
2012-07-05
尿液检查是医院中最常见的检验项目,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基本指标之一。尿液检查在实验室中开展,是最简单易行、无痛苦、迅速的检查手段。尿液检查用以了解肾脏的一般状况,脏器的疾病对肾脏功能的影响,药物治疗对肾脏的影响,泌尿系统疾病,以及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等。下边我们看看尿液检查的意义:
1、尿常规检查:
包含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比重、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尿糖及显微镜检查等。
不离心的尿液标本,每个高倍镜视野可有红细胞0~2个,白细胞0~3个。超过此数,表明可能有泌尿系疾病。
2、尿液细菌学检查:
普通细菌培养,细菌计数每毫升10万以上为尿路感染,应伴随做药敏试验,供临床用药参考。检查结核杆菌需收集24小时尿,浓缩后抗酸染色,应连续作三天。
3、尿液细胞学检查:
应收集新鲜尿液的沉渣,涂片染色,镜检查肿瘤细胞。肾盂癌或膀胱癌常可查见瘤细胞。采用荧光显微镜检可进步检出率。
4、24小时尿中内分泌物质测定:
尿内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醛固酮、17-羟类固醇、17-酮类固醇等的测定对判断肾上腺疾病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尿液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收集尿液的时间。任何时间排出尿都可以做常规化验检查。一般肾病病人为观察前后结果则规定一律采用清晨起床第一次尿液送检。
2、尿标本必须新鲜。尿液停放几小时后,白细胞即可被破坏而脓尿消失,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溶解,细胞溶解等,会影响检查结果的正确性。
3、尿标本必须清洁。男性患者做尿常规检查不要混进前列腺液;女性尿液检查应避免经期血液混入,若尿液被白带等污染,必须留取清洁尿标本重检。按排尿的先后次序,可将尿液分为前段、中段、后段。因前段尿和后段尿轻易被污染,因此,做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时,一般都留取中段尿。应使用清洁容器留取尿液,如医院提供的清洁尿杯及无菌尿杯。
4、在使用抗菌药物后,可影响检查的正确性。如有用抗菌药物,要告知检查医生。
5、反复检查:尿路被感染者脓尿常呈间歇性,故宜多次反复检查才可下结论。
6、送检尿量:一般不少于10ml(至少达到一半尿杯的量)。
尿液分析作为三大常规检验项目之一,为临床提供许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但由于受到仪器、试剂、方法、原理及灵敏度影响,加之标本的留取、收集、预处理等诸多环节难以控制,且镜检过程繁杂,工作量大难以标准化,不可避免存在着假性结果,需要显微镜镜检与尿分析仪相结合。这也要求我们检验人员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份标本,从各个环节注意质量控制,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