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线保障 一路同行
发布时间:
2022-05-07
大爱无言,真情无声。抗疫期间,一线医护拼搏奋战的背后,有一个群体也在倾情奉献,没有镁光灯聚焦,没有豪言壮语,胸前闪耀的院徽、隔离衣里挥洒的热汗、深夜忙碌的背影,是他们最好的注脚。他们以平凡而踏实的工作,默默筑起抗疫“堤坝”的“基石”,为一线战友提供坚实的支持和保障。他们就是我院耗材科的同志们。

4月3日凌晨4点,接到命令后,耗材科迅速集结,在短短的两个多小时里,准备了75份核酸采集所需的物资。自此拉开了20多天的紧锣密鼓的物资保障的序幕。

分管院长张晰的物资保障“帐”——统筹谋略
运筹帷幄,方可决胜千里。防护服、N95口罩、防护面屏、手套、帽子、靴套、消杀用品是守护在“大白”与病毒面前的城墙,也是分管院长张晰心里的一笔细账。自2020年的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以来,张院长却从没有松懈,一边要求充分保障,一边要求节约使用,一直统筹调度着各类防护物资。正所谓“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也因此每当意外来临,耗材科都能以最快的速度补给“弹药”,成为稳定可靠的大后方。

尤其是4月3日以来,张院长每天都要查看物资“台账”,确保物资保障。县城因静态管理,核酸检测物资无法到位,张院长积极和县里协调沟通,最终争取到了一条物资保障的绿色路线。
耗材科的物资保障“路”——只要平凡
不能上阵杀敌,岂敢后方安逸,耗材科的同志们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默默无闻地工作在物资保障的路上。每天早晨6点半准时到科室,分发完100多份物资后,便开启了马不停蹄的一天:高速路口接货、验收入库、疾控中心接货验收入库、指挥部接货验收入库、卫生健康局接货验收入库,各种日常用的耗材验收入库、发放。每天100+50(标准不同)的核酸采集物资准备总是得等到下班以后,无数次的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她们总是疲惫的笑着说:“这是我们的工作,必须认真的去完成。”

那些抗疫的时光里记录着一次次感动。
夜里十点的哭声:张梅是两个孩子的妈妈,4月3日的晚上十点,接到加班的电话,她立刻起身,正要入睡的小女儿哭着不停地喊“妈妈、妈妈”,电话里却只听到她对女儿说:“妈妈要去工作。”那一刻,她更像一个勇士。
请战的微信:宋西丽是一个娇小的女孩,面对一件件比她还要高大的货物却总是从不退缩。4月3日23:46分的微信让人感动到泪目:“张姨,晚上有什么事您就给我打电话。曾姐、梅姐、闫姐她们还都得看孩子。我儿子不在家,离得近,还方便。您直接给我打电话,我手机也不关机,闺女随时等待您的遥控指挥。”

一窗户的台账:活好话不多是会计闫守英给人的印象,疫情期间的很多物资都是调拨来的,无法电脑入库,小闫便手写台账,每一笔出入库都分毫不差,同志们戏称她为“经得起任何审计”的“严”会计。
曾老师的坚持:作为科里的“老人”,90后曾凡英是一个极其认真的人,我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曾老师”,疫情期间,物资来源复杂,每一件她都要一一核对,无论多忙,都不会降低对质量的要求及把控。
“疫”路保障,一路同行——别样精彩
在后方保障的舞台上,耗材科力求用最精准的服务,为抗击疫情做好保障。20多个日夜,她们仅核酸试管拭子就接收发放了1000余箱。为了节约,也为了方便使用,她们将84消毒片每4片一个包装,靴套、手套、鞋套、口罩、帽子、面罩等也都一一分装到了2000多份物资里。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后方的她们虽然做着不起眼的工作,但是她们用实际行动体现着平医人的担当与使命。物资保障平医耗材人将会一直在路上,在没有聚光的舞台上绽放不一样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