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
发布时间:
2012-08-30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目前国内治疗慢性乙肝医疗市场混乱,一些虚假广告误导患者,使患者蒙受了经济损失。下面结合我区慢性乙肝发病情况,简要介绍一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进展情况。
临床诊断:有乙型肝炎或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史超过6个月,现乙肝表面抗原或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仍为阳性,可诊断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根据血清学、病毒学、生化学及其他临床和辅助结果可将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分为:
1、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2、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
3、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和非活动性乙肝表面携带者)。
4、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清除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及肝癌,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症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什么样的抗病毒药对乙肝病毒有效?
目前世界公认的、国内外已批准上市的抗乙肝病毒药有两类:一是α-干扰素(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二是核苷类(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
患者怎样去选择用药,这里敬告广大患者及家属,千万别自行用药,一定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明确诊断,是否需要治疗、是否有用药指征,医生应根据某一具体患者并在全面考虑具体病情及意愿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何况上两类药都有一定副作用,故不能千篇一律用药。
专家称慢性乙肝患者仅两成接受正规治疗
5月19日是世界肝炎日。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肝病研究中心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传染病科主任翁心华教授表示,公众对乙肝治疗仍存在严重误区。中国3000万慢性乙肝患者中,仅有19%接受了正规的抗病毒治疗。
肝炎权威专家强调,目前当务之急是提高患者、医务界乃至全社会对于抗病毒治疗的认知度。中国首次乙肝治疗预期调查表明,仅有37%的受调查者认识到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相当多的患者及家属对乙肝治疗存有不正确的预期,近四成受调查者希望在短期(半年)内彻底治愈乙肝。实际上,慢性乙肝的治疗至少需要24个月。专家呼吁,乙肝患者应树立正确治疗目标,建立长期治疗观念,积极配合医生,接受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