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互联网上流行一个词“网络原住民”,主要是指1995年以后出生的孩子,自幼就有条件、有机会、有能力接触网络,有些孩子在学会认字之前就会在手机、平板电脑上打游戏、看动画片。但是,未成年人在享受网络带来的欢乐的同时,由于涉世不深、辨别力、自控力不强等原因,遭到了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严重影响学习和成长,甚至给自己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
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络负能量”
网络色情:
淫秽色情制品通过网络对青少年造成“精神污染”,将他们引入堕落和犯罪道路。一些网站利用青少年对游戏、动漫和文学的兴趣爱好,传播带有色情色彩的网络游戏、漫画连载、动漫视频和低俗网络文学,使其沉迷。更有些网站,时常出现一些赤裸裸的色情画面和提示语言,加上弹窗跳出的动画效果,诱使涉世不深的未成年人点击。
网络暴力:
研究机构做过一项调查,现实中针对未成年人的“校园暴力”行为,如今正向虚拟的网络转移。由于未成年人心理发育不成熟,自控能力相对较弱,极易受到具有煽动力的暴力网络游戏或图片、视频的负面影响。在猎奇心理作用下,未成年人极可能在现实中模仿实现,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网络诈骗:
报告显示网络兼职诈骗对青少年网民最具诱惑力,从青少年遭遇的网络欺诈案件类型上看,虚假购物最多,占比34.6%,其次是网络兼职、网络游戏、账号被盗、话费充值等。
网络交友:
从QQ到微信、微博、陌陌以及各种交友网站,以各种需求为目的涌现的交友群体层出不穷。利用网络交友,继而实施抢劫、强奸、勒索、非法拘禁甚至杀害他人的案件时有发生,这就为网络交友埋下了诸多隐患。未成年人上网交友聊天本是正常现象,但若缺少自我保护意识,轻易与网友见面则容易惹祸上身。
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一方面要让未成年人牢固树立爱国的精神和普及国家安全、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帮助青少年树立网络文明信仰,切实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督管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对互联网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举报,最大程度上规范网吧的经营,严厉打击黑网吧,将其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并从技术层面上保证网络信息安全,加大过滤、屏蔽不良信息。
只有家庭、学校、以及同龄交友圈共同努力才能让青少年安全上网、文明上网、依法上网真正成为现实。
如今的家长已经认识到网络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巨大影响力,家长应经常注意孩子上网浏览的内容,对孩子参与的不健康、不文明网上活动及时指出其危害性并坚决加以制止。另外,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上网时间,避免孩子独自长时间使用网络,并随时注意其使用手机上网的情况。
学校应进行有针对的道德教育、宣传教育和技能教育,打好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的基础,制定网络行为规范,让青少年掌握识别网络风险的能力。当发现未成年人浏览有害信息,学校、家长要讲究科学方法与孩子沟通,不能一味禁止上网,要引导其运用网络获取知识和正确与朋友、同学沟通,正确看待网上不良信息。
此外,同龄人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非常重视伙伴儿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同龄人群体的网络行为对青少年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预约挂号、信息查询
请关注平邑县人民医院
(服务号)

更多健康资讯、医院动态
请关注平邑县人民医院
(订阅号)

电话:0539-4689060

地址:平邑县开发区金花路7号

邮编:27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