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知识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详情
Kummell病又称做陈旧性椎体骨折骨不连,由德国医生Herman Kummell于1895年首次报道,由于这种病多见于老年人,所以极易被忽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学习一下。
KummeII有以下几个特征:1、有轻微外伤史,致胸腰背痛,一段时间(数周或数月)疼痛不明显;2、同一部位再次疼痛,渐加重,并出现脊柱后凸畸形。
影像学表现:影像学上常出现真空裂隙症(IVC),未见IVC症不能排除KummeII病。
诊断及鉴别诊断:早期诊断完全依赖临床表现,缺乏客观影像学证据。对于陈旧轻微脊柱伤,反复或持续胸腰段疼痛,椎体塌陷和真空裂隙症,高龄,骨质疏松,长期激素,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患者,高度怀疑本病。本病需与骨质疏松性,结核性,肿瘤源性椎体压缩骨折相鉴别。
KummeII病既往分型为A,B,C三型,A型为椎体裂隙,B型为伴椎体后壁破裂塌陷,C型伴硬膜囊受压。
KummeII病保守治疗往往无效。Fabbriciani个案报道特立帕肽12个月治疗疼痛消失。大部分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疼痛能在6~8周逐渐缓解,症状一般不会复发。但KummeII病保守6~8周,病情进展,后期椎体压缩塌陷,后凸畸形,常需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方法目前存在争议。迄今尚无令人满意分型,因而治疗效果不确定。LiKC等2004年,于JMusculRes杂志报道将KummeII病分3期:椎体高度减少小于20%为1期;椎体高度减少大于20%为2期,常有邻近椎间盘退变;椎体后壁不完整伴脊髓受压为3期,该期为使用骨水泥相对禁忌症,常需开放手术减压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对于前述的1,2期常用微创骨水泥成形术。
Kanayama等人报道31例合并神经功能损害的KummeII病人,前路减压及内固定57月随访效果良好。我国2017年提出的分型,对临床具有明显指导作用,若需开放手术多采用后路方法。
许多学者认为对KummeII病,PVP或PKP是一种不错治疗方法,尤其适用1,2期患者。2018年国内医院报道3期KummeII病24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打压植骨联合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很好矫正后凸,恢复椎体高度。还采用后路短节段固定+椎弓根钉道强化SPO矫形及病椎椎体前2/3PVP、后1/3同种异体植骨术处理老年女性T12KummeII3期病例,椎体上下终板几乎靠拢为一线,中间真空层,后凸28度,患者腰痛伴双大腿前侧疼痛2年。术后半年随访显示后凸10度,内固定钉棒无松动,病椎高度无丢失,骨水泥无松动,植骨成活无吸收。
总之,KummeII病多为老年患者,依据分型精准手术方案选择,微创手术,包括PVP,PKP是目前治疗该病首选方法,对脊髓压迫症状的Kummell病建议开放手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开放方法,要尽量减少创伤,避免并发症发生,术后不忘抗骨质疏松药治疗! (脊柱外科病区 翟光明)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冬天到了,优甲乐为什么就“失效了”呢?
下一个:
如何自然地预防胆结石?
上一个:
冬天到了,优甲乐为什么就“失效了”呢?
下一个:
如何自然地预防胆结石?



预约挂号、信息查询
请关注平邑县人民医院
(服务号)

更多健康资讯、医院动态
请关注平邑县人民医院
(订阅号)

电话:0539-4689060

地址:平邑县开发区金花路7号

邮编:27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