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食品安全吗?——认识食源性疾病
发布时间:
2021-11-05
潜伏在你我身边的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通俗的讲,就是“吃出来的病”。这些致病因素有化学性的、生物性的,也有动植物性的等,有食物本身自带的,也有因加工保存方式不当产生的,还有被污染引入的。
食源性疾病的危害
人群普遍易患食源性疾病,患食源性疾病后根据致病因子的不同,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乏力、口唇、肢体麻木等,严重的可能出现肝脏、肾脏损伤、呼吸肌麻痹等,甚至死亡。
怎样避免食源性疾病?
做到食品安全五要点,预防食源性疾病。
1..保持清洁
做饭过程中要注意洗手,厨房用具如碗筷、刀、案板、抹布等要保持清洁,防鼠防蝇。
2.生熟分开
存储、加工食物时,用两套工具分别处理生的和熟的食物;在冰箱内储存食物生熟分开,熟的在上层,生的放下层。
3.烧熟煮透
食物彻底煮熟可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在烹调食物时,要保持中心温度在70℃以上。冰箱里存放的剩余饭菜、熟食再次食用前应当彻底加热才安全。
4.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食物不能在冰箱中久存。
5.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食材要新鲜,变质的食物要及时扔掉,不吃超过保存期的食物。水果和蔬菜要用清洁水彻底清洗干净,尤其是生食更要注意。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