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科普】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高发季节,警惕“红眼病”!!!
发布时间:
2023-10-31
近期,俗称“红眼病”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在国内一些地区发病数量明显增多,学校为疫情高发场所。平邑县人民医院温馨提示: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谨防“红眼病”发生。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属于国家法定丙类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0型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引起。发病急、传染性强、刺激症状重,易在学校、工厂、托育机构等人群集聚的地方爆发流行。
该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即患眼-手-物品-手-健眼的方式。如与患者共用毛巾、脸盆等;接触患者接触过的东西如门把手、玩具、键盘等;或者接触被污染的水(如游泳池水)。本病潜伏期短,接触传染源后1~2天即可发病,多同时侵犯双眼,也可双眼先后发病。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症状有哪些?
自觉症状明显,有剧烈异物感、刺痛、畏光、流泪及分泌物增多。主要表现为眼睑红肿、结膜高度充血、水肿,睑结膜可见大量滤泡增生,尤其以下睑结膜及穹隆部较多。此病发生第一天,即可出现结膜下出血,逐渐由点状扩大到点片状,严重者遍布全部结膜。若患者合并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多伴有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
如何预防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
如家中有人感染该病,应做好隔离措施,避免家庭内传播。
定期对餐具、衣服、玩具等进行清洁消毒,做好家庭卫生。
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卫生用品,接触公共物品后清洁双手,切记揉搓双眼。
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如眼部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切勿忽视!